孩子的身高是不少家长尤为关心的一个成长问题。有些家长甚至常让孩子多吃各种滋补保健品,或者不断增加饭量来使孩子的身体长得更快更高。所以很多人会问:想要宝宝长高个,该如何做呢?哪些因素影响着宝宝的身高呢?
1.遗传因素
孩子的身高与遗传因素有着重大关系。据了解,遗传因素对身高影响占70%,所以,孩子的身高关键还要看爸爸妈妈的身高如何。一般来说,如果爸爸妈妈的身高相对都比较高,那么孩子的身高也其他同龄人高一些,反之亦然。
2.睡眠因素
想让孩子快高长大,那么就要保证孩子每天都睡眠充足。孩子处于发育阶段,尽量让孩子每天晚上9点睡觉。早睡早起不仅是孩子的一种良好睡眠习惯,而且更有利于孩子在深度睡眠状态下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身体成长发育。如果孩子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或者是睡眠质量相对较差,那么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
3.营养因素
无论是孕期还是后天,孩子的营养因素对身高影响也非常大。在孕期,准妈妈营养补充全面均衡。孩子出生后建议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多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并且荤素搭配合理,那么才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除此之外,缺铁的孩子个子长得比较慢,所以,家长平时应该适当给孩子补铁补钙。
4.运动因素
孩子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利于抵抗疾病侵袭,更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使长高。建议鼓励孩子多做一些有氧运动、跳跃运动、伸展运动,这些类型的运动对于身高增长都有明显作用。具体运动项目包括有游泳、慢跑、打球、跳绳、踢腿压腿等。反之,如果孩子经常不参与运动锻炼,运动量过少则会影响孩子身体素质,而且身高发育相对较为迟缓。
宝宝体格生长不仅与遗传有关,还和科学的饮食有关,那么,哪些营养食谱能帮助孩子长高呢?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因此,建议儿童每天户外运动。 基础阶段——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6岁左右补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每回一讲到身高,表妹都有点愁,宝宝现在两岁多,体检时身高也总是低于平均值。“哎,他老爸其实还高的,可是我不高(1米5多),老人家常说,‘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看来宝宝身高无望啊……”
听说遗传因素影响身高60%以上,个子矮的父母担心孩子长不高怎么办?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注意到,胃口差、经常生病的宝宝都不容易长高。各种身高困扰因素让宝宝的个头停滞不前,长高的机会大大减少。除了遗传因素,家长们还应该知道,宝宝要想长得高,后天因素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