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高高:不同矮小症患者的病因是不同的,是不是他们的治疗方案和停药方案也是不同的?
潘慧教授:对,我的工作其实就是先甄别矮小症患者的病因,再决定治疗方案。不同类型的矮小症患者,甚至每个个体所采用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需要个体化诊疗。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已经治疗一段时间了,现在身高比较理想,想停药,该怎么停?根据病因不同停药方案也是不同的。比如今天门诊就有一个患者,生长激素治疗快七年了,身高从120cm长到现在的170cm,已经比较理想。最近生长速度也明显下降,比如治疗前一年长3cm,现在实际生长高度小于3cm,就可以考虑停药。
爱高高:那么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来治疗的这几种类型的矮小症,分别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够停药?
潘慧教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目的不是改善患儿目前的身高,而是改善患儿最终的成年身高。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生长激素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身高后,生长速度有所下降(每年长高低于约3cm ),此时可以考虑停药。因为患儿已经达到理想身高,同时生长激素的效价比较差,此时继续治疗往往由于骨龄偏大,容易出现副反应。当然也有人认为生长激素缺乏合并性功能低减的患者,可以适当考虑在离最终身高还有一点点时再停药,是由于此类患者往往骨骺愈合较晚,尽管停止治疗后,生长速度较慢,但仍能适当长高。我碰到一例生长激素缺乏症合并低促性腺激素性功能低减的患者,停药后每年长高1cm,在7年中自己又长了约7cm,所以我们还是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特发性矮小的患者,如果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之后,追上了同骨龄孩子的身高,并且目前生长速度也还可以,比如不打生长激素一年长高5cm左右或者更快一点,对成年身高预测也是乐观的,可以考虑停药。
特纳综合征或者性早熟的患者,要考虑由于性发育的异常提前或者延缓对身高影响,如果这个问题克服了,并且预测的成年身高也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停药。
小于胎龄儿的患者,一般生长激素治疗要维持到他的身高追赶到同年龄孩子身高对应的第50百分位左右,并且预测成年身高也是理想的,那么可以考虑停用。
所以不同的适应证、不同诊断的患者停药方案是不一样的,最好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停药,而不是自行停药。我在门诊碰到有些患儿家长,自己停药,过一段时间孩子长得不理想了,又开始自己打,就像来回拉抽屉,导致治疗的效果很不理想。我认为这样只会人为地增加浪费,最终导致治疗费用增加,治疗效果也会受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生长激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采用生长激素第五代技术生产,其分子量及空间结构与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样,加之高科技的生产水平决定了生长激素的高纯度,国家医药管理局、美国FDA及欧洲EMEA明确表明生长激素是治疗矮小症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并且成年矮小症也有望得到治疗。 近几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 生长激素得到了广泛应用。生长激素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身材矮小的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矮小症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
在这种“身高”决定审美、决定命运的时代,不少家长期待孩子长高的迫切心理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盲目助长!而孩子们的长高结果也只有四个字表示:徒劳无功!这让万千家长困惑不已:明明已经努力了,连生长激素都用上了,可增高结果却如此微渺呢?
女儿5岁半了,个子不到1米(9.8),没有任何检查。 我想咨询一下大夫,我女儿是不是矮小症?应该做什么样的检查?目前没有检查,明年元月份,找一家外地好一点的医院去全面的检查一下,会不会太晚,请咨询一下矮小症去什么医院比较合适?应该做哪些检查与治疗?
父母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占25%,后天因素中营养占30%、运动占20%、环境占25%。生长潜力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决定于后天因素。充分发挥营养、运动、睡眠和心理行为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必须转变治疗模式,进行系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