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骨龄测试是监测未成年人生长发育的理想方法。通过骨龄检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影响程度,还可以了解到对最终身高的影响。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孩子的发育特点才可以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和治疗方案,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到权威机构检测孩子骨龄:
1、发现孩子发育速度明显加快或减慢时;
2、发现孩子身高、体重较同龄孩子明显不同时;
3、患有内分泌疾病、营养疾病和其它可能影响发育的慢性疾病时。
骨龄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治疗矮小但发育速度正常儿童:
身高低于正常标准第3百分位数的非病理性原因矮个儿童,骨龄普遍延迟。在青春期生长突增后,以生长激素治疗,提高了身高增长速度。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一定时间内的身高及骨龄变化是主要的评价指标。
全身性疾病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儿童全身性的疾病很可能造成骨发育的延迟,如营养吸收障碍的腹腔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等。营养不良儿童骨发育延迟,而且手腕部骨骺异常率增加。
生长激素缺乏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生长激素在骨骼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促生长因子媒介促进骨生长。在幼年时期,如果腺垂体功能不足,或因切除垂体造成生长激素缺乏,躯体的生长将受到抑制,成为侏儒症,骨骼生长停止。给病儿注射生长激素有助于生长的改善。
甲状腺激素异常对骨成熟度的影响:性早熟和性幼稚症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病理性和体制性早熟患儿骨龄均提前。因骨骺提前愈合,故成年身高较矮,性幼稚病患儿青春期明显推迟,由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骨龄延迟,在这些疾病以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中,骨龄和成年身高的预测是重要的监测方法。
特别注意: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各种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以及激素治疗方案中都应该将骨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的骨龄和身高监测,我们建议治疗阶段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骨龄评价和身高测量并预测成年后身高,以随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很多父母在孩子长高的问题上向来都是“顺其自然”,直到孩子个头停止了生长,哭闹着说:“都怪你们,一直说只是“晚长”,只要吃得好,以后个子就追赶上了,可现在我再也不长了”。
添加防腐剂的生长激素真的安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防腐剂-苯酚。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但真正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英国的医生里斯特,他将苯酚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每一位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有一个理想的身高,虽然说基因决定了宝宝身高的大部分因素,但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饮食的调整,同样能打破基因的局限,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虽然基因对身高起决定作用,但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切。荷兰是名副其实的“巨人”之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83.8 厘米,女性为170.6 厘米。荷兰人身高增长的秘密可能就在于饮食上,饮食富含乳制品和鱼类,蛋白质充足。因此,要让宝宝充分发挥长高潜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25个月能够说出自己的年龄、姓名和父母的姓名; 26个月能说出图画中的人或动物正在做什么;27个月喜欢回答饿、冷、困、渴时怎么办一类的问题; 28个月会说礼貌用语“谢谢”、“您好”、等;29个月:喜欢耳语传话;30个月喜欢看图说话,能形容动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