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其中真正接受正规合理治疗的人数只有一成左右。许多家长缺少对矮小症的正确认识,不认为矮小是病,对于孩子的身高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年龄还小,过几年会长高的,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致使许多孩子的身高耽误在家长们的等待中。下面就和爱高高小编一起来看看让孩子告别矮小的几点建议吧!
在门诊,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在班里比其他同学都矮,是不是矮小症啊?其实,在一个班级这样有限人群范围里,孩子比别的同学矮不一定就是矮小症。胡晓红主任说,判断矮小症一般有三个标准:一是标准差法,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和同性别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二是百分位法,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和同性别第3个百分位;这两个标准一般都是对专业人员讲的,家长不易掌握。第三个标准是生长速率法,即当孩子的年身高增长速率低于4至5厘米时,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家长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判断孩子是不是矮小。
身高70%取决于遗传,30%取决于环境因素,如母亲孕期营养、情绪、疾病等,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营养是否均衡,有无慢性疾病等。因此,并不是说父母身材高孩子就一定高,或父母身材不高孩子就一定矮小。胡晓红主任说,导致孩子矮小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病如特纳综合征,以及一些骨骼疾病等。矮小症的诊断需要有明确的家族史和规范的实验室检查支持,之后再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需用生长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儿要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等。其中,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经过治疗平均每年能长8厘米至12厘米。人身高的增长主要经过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青春前期、青春期四个阶段。其中出生后29天至3岁的婴幼儿期,以及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至完全成熟的青春期,这两个阶段尤为明显。胡晓红主任介绍,“3岁至12岁的青春前期是生长比较缓慢的阶段,每年身高增长5至7厘米。此阶段如果身高每年增长少于4厘米,则表示存在生长障碍,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在8至13岁,平均年龄为11岁,男孩稍晚两年左右。青春期的少年,身高每年可增加8至12厘米,这一现象被称为青春期猛长。青少年在性成熟后生长明显减慢。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在孩子发育前并不需要为孩子将来的身高担心,只要发育正常,身高就不会比别人差,等到孩子该长高却仍没有长高时,家长才开始着急。而此时,大多孩子的骨骺已经或将要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很多青少年在选择长高运动时会把力量训练作为一套专门的训练法。深蹲便是力量运动中最简单、最流行的一款锻炼方式。深蹲,首先活气血,而且刺激肌肉和膝盖。不过还有一种疑问:我应该选择深蹲运动么,深蹲运动会抑制身高吗?
我们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率先在国内建立人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1985年,我科引进国外生产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临床药理试验,随后开始试用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并获得明显的疗效。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都说,喝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对孩子个头抱有高度期望的宝妈们怎么会错过这长高的必备饮品?但是问题来了:怎样喝牛奶能长高?你都喝对了吗?
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二)诊断依据。(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四)标准住院日≤3天。(五)进入路径标准。(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七)生长激素缺乏,GHD替代治疗。(八)出院标准。(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激素不足导致的侏儒症,可以通过服用生长激素一定程度上长高。不过一定要捉紧时间,应该过了青春期后,骨骺的钙化后,就很难再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