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矮小症?专家表示,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由于孩子的生长期是一个连续活动,不同的矮小人群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所以只有从小就重视孩子生长,了解其每个阶段横比、纵比的身高情况,才能尽可能察觉孩子是不是出现生长迟缓问题。“矮小症的发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这可能与孩子自身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或父母喂养方式等有关。” 爱高高儿童成长专家表示,矮小症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促进身材矮小者长高,不但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家长们若想要治疗孩子的矮小症,孩子年龄越小越好!
误区:一半家长认为个矮与遗传有关
爱高高儿童成长专家曾经对不少矮小症儿童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五成患儿家长对于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的状况,在认识上容易走入“孩子晚长、不缺营养、家族遗传 ”等三大误区,从而错过了矮小症的最佳诊断治疗时机,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
调查显示,至少一半左右的患儿家长认为,孩子身高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个子都不高,孩子的身高不高也很正常,治疗与否结果都一样;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孩子身高低于同龄儿童是发育较晚,属于晚长,致使部分孩子临近青春期才到医院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每天给孩子保证充足的营养,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也没办法,从没想过、也不知道去找医生治疗。八成以上的家长对儿童矮小所带来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认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们要么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要么花大量的钱给孩子补充营养、使用增高器械,而这些盲目的措施往往耽误治疗,甚至适得其反。
治疗:找出病因是关键
专家表示,其实矮小症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找出病因。“矮小症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另一部分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内分泌异常、骨骼病变或其他疾病等,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最多,其次是性早熟导致的,还有部分是由于宫内发育迟缓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的。非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矮小、生理性青春发育延迟等。”
把握治疗时机非常关键,如能赶在骨骺闭合前治疗,孩子有望达到正常身高。“但如果已经错过治疗时机,这些孩子将终生与矮小为伴。” 专家提醒说。
医生能否在诊疗中把握住技巧也十分重要,首先应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和骨龄测定,利用骨龄推断,明确了解其身体生长发育状态;其次还要进行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提醒:年龄越小,生长空间越大
据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次生长高峰——婴儿期和青春前期。整个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个体最终身高受遗传、出生身高、营养、激素、环境、疾病等的影响。在众多因素中,生长激素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较常见的矮小症之一——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是由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生长速度下降,又称为垂体性侏儒症。专家强调,如果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而且要本着早期、及时、足量、长期的原则。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花的费用也越小。因此,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时再治疗,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
暑假将至,小朋友们又长一岁,可有的家长还不知道自己孩子长多高了。“孩子快快长高”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从孩子出生,家长就应定期测量、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如果发现孩子有生长迟缓的趋势,应该把握关键的“追赶期”尽早 治疗。
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二)诊断依据。(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四)标准住院日≤3天。(五)进入路径标准。(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八)出院标准。(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青春期后,骨骼发育成熟,骨骺线闭合,再用任何方法也无法使孩子继续长高。这就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孩子生长缓慢的信号。
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或者是孩子的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年。矮小症的类型有哪些? 1、家族性矮小症 2、营养不良型矮小症 3、肥胖型矮小症
家族性矮小(遗传身高低)能治疗吗?宝贝女儿已经长了16.5厘米现在153厘米骨龄控制非常好两年半就长了一年多一点的骨龄类似物已经停用了月经还没有来后面10厘米的空间我们一点也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