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测量:无论是矮小还是性早熟患者,治疗后每月测量身高是必须的,由于一个月时间内身高变化毕竟较小,需要尽量准确测量。准确测量身高需要注意“四同”:
①相同的时间,由于站立或坐起后,人的脊柱的椎间隙会受到压缩,早晚身高会不同,相同的时间测量才有可比性;
②相同的测量尺;
③同一测量者测者,不同的人,尺卡在头部的松紧度会有差别;
④孩子相同的站立方法(要求脱鞋、脚跟、臀部、肩部和头部全部靠墙,挺胸、收腹、腰部尽量挺直、两眼平视,头部不要过仰,否则测不到头部的最高点)。如果在家测量,可在墙上贴一张纸,每次测量后在纸上画一条线,不需要每测量出具体高度,只需要区分出与上一月的差距即可。在家测量时一定注意尺与地面水平,需要用直角三角尺,或用硬的书本,一条边贴墙,另一条边与地面水平。时常会有家长反应,“孩子上个月增长了2CM,这个月怎么一点没长?”主要还是与测量误差有关,治疗时间长一点后,可用几个月的增长幅度去平均。(注意:平时不要过于频繁测量身高,一般一个月测量一次即可,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长高)。
在门诊听到最多的,就是矮小症患儿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经过我们对600余例因矮小而来就诊的孩子和家长进行调查,60%左右的孩子有挑食或偏食的倾向。怎样让孩子不挑食,如何克服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呢?
ISS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排除了GHD、小于胎龄儿、系统性疾病、其它内分泌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矮身材。其实质是一组目前病因未明的导致身材矮小疾病的总称。
何为矮小?现身高小于或等于上表中相应年龄的矮小身高值时,就可下矮小症的诊断,身高在相应年龄的矮小值与平均身高值之间时,属于偏矮。那能否通过骨龄和正常身高表,大致判断后期自然生长空间或大致预测成年身高?如何测量准确身高?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率先在国内建立人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1985年,我科引进国外生产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临床药理试验,随后开始试用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并获得明显的疗效。
医院里做皮试,打吊针,注射HGH的小朋友着实让人心疼,骨龄超前、性早熟让孩子们过早地承受了成长的噩梦。诚可怕!吃也会整出这么大的毛病。如今,这些幕后推波助澜的饮食黑手已经以遍地开花的爆发姿态冲击着孩子的健康!家长朋友们快带宝贝们一起看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