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一个好的体态,不仅能让孩子显得挺拔、精神、充满自信,还能在视觉上长高5厘米!
3-16岁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长一定要多留意观察孩子的体态健康,一旦发现问题早纠正、早干预。
儿童不良体态是指身体在直立、坐、行等不同姿势下,身体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身体结构排列异常的状态。
体态问题不仅影响外观形象,更关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心理健康。良好的体态有助于减少疾病风险,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生长,为儿童的身高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升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常见的不良体态有哪些?
怎么评估?
儿童常见的不良体态有驼背、头部前倾、圆肩、脊柱侧弯、高低肩、骨盆前倾、及O/X型腿。
让孩子身体自然站立,双腿并拢,背靠墙壁,脚跟、小腿后侧、臀部、背部尽量贴墙。在正常情况下,头后侧能贴墙。如果不能,那么就存在驼背。
身体自然站立,从侧面观察。在正常情况下,耳垂应该在肩锁关节的正上方,如果耳垂明显向前超出肩锁关节,那么就可能存在头部前倾现象。
圆肩就是我们常说的含胸、弓背。让孩子侧对着镜子自然站直,看看自己耳朵和肩膀中部的连线。如果是一条斜线的话,就说明存在圆肩问题。而且,线越斜,说明圆肩程度越严重。
双脚并拢,双手合十向前弯腰,家长从后方检视孩子的背部,观察后背是否对称,或是用手触摸脊柱的棘突,观察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是否有不对称的凸起。在正常情况下,背部无不对称凸起,脊柱的棘突在一条直线上。
身体自然站立,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在正常情况下,两侧肩膀应该一样高。如果一高一低,那么就可能存在高低肩。
让孩子躺在桌上,双腿在桌子边缘自然下垂,弯曲其中一条腿,抱膝尽量贴近胸部,如果另一条腿跟随抬起、无法继续保持平放,则判断可能有骨盆前倾。
双腿自然站立,在正常情况下,两侧脚踝及两个膝盖能相互并拢。如果两侧脚踝能相碰而两个膝盖间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就可能存在膝关节内翻,也就是常说的“O型腿” 。
双腿自然站立,双膝并拢,脚尖尽量向前,测两足踝间距。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小于1.5cm。如果距离大于1.5cm,那么就可能存在“X型腿”。
①早期发育异常:幼儿发育时期过早干预幼儿的神经肌肉发育,导致姿势发生异常。
②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跷二郎腿、单侧背包或提重物、对电子产品的着迷、趴着写作业等等。
③学业紧张: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不充足。
④疾病:如糖尿病、侏儒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导致的体态问题。
01.保持正确体态。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应该多多观察孩子是否保持正确的体态。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坐姿、站姿、走姿等,应及时提醒。
02.选择双肩包。定期整理孩子书包,筛选出不必要携带的物品,给书包减负。
03.选择正确高度的桌椅。椅子的高度应该与小腿高相适应(椅子的高度指椅面前缘最高点离地面的距离)。
04.保证孩子每天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尤其加强核心稳定肌肉的锻炼,核心稳定肌肉的增强可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会降低各种异常体态的出现的可能。
同时学习并掌握标准跳、蹲、推拉等人体最基础的动作,了解最正确的发力点和运动模式,让身体的各部分回到其本来的功能。
05.定期体检。通过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家长能够掌握孩子的体格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体态、骨骼发育等多方面指标。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尽早进行干预。
参考资料:
[1].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不良体态》
儿童矮小的原因除了先天遗传外,后天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要很大的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营养食谱,禁止孩子食用不健康食品,保证孩子有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预防矮小儿童哦。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日报道,加拿大女孩卡拉迪·约迪-布鲁利(Kenadie Jourdin-Bromley)已经12岁了,但她的身高还不到1米,体重如2岁婴儿一般,原因是她得了罕见的原始侏儒症,该病患者在全球只有约100人。
宝宝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胃肠功能发育得还不是很完善,胃不能正常分泌胃酸,从而影响其对钙的吸收;宝宝还很小,晒太阳的机会并不多,这也会影响宝宝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宝宝体内的钙质不能完全被身体吸收会引起宝宝身体浮肿、厌食、恶心、便秘等症状。
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训练方法: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0―2岁,动作发展关键期 训 ...
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们可以长的高长的快,而春季是一个气温适中、鸟语花香的季节,这个时候也是宝宝们长高的黄金季。爸妈们可不要错过。那么,有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