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安全标准,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其中,有一条重磅新规引起广泛关注,《通知》规定:不得添加防
从“预制菜进校园”到“预制菜年夜饭”,预制菜每次登上热搜都备受争议,其中食品防腐剂等添加剂更是让预制菜频频卷入食品安全的舆论漩涡。本次新规之所以能引发关注,是因为防腐剂长期、过量的摄入对人体存在真实伤害,大家苦防腐剂久矣。以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为例,近些年苯甲酸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多种防腐剂联合使用的毒性累积现象频发,相较于成年人,苯甲酸钠在青少年儿童中更容易出现暴露过量的问题。有实验显示苯甲酸钠影响了小鼠的发育,苯甲酸钠蓄积造成肝、肾和睾丸组织结构受损,凋亡细胞增加,其中对睾丸和肾脏的损害作用要大于肝脏,精子数量与质量降低[1]。
预灌封技术就是儿童生长激素得以安全“保鲜”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孔令英. 苯甲酸钠对青春期雄性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D]. 山东:烟台大学,2023.
2.Baudouin C , A Labbé, Hong L , et al. Preservatives in eyedrop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 Progress in Retinal & Eye Research, 2010, 29(4):312-334.
3—6岁小儿脑功能发育越来越完善,活动多,运动量大,除了吃和睡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随着活动量增加,小儿体内热量消耗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开始增长,身体变得瘦而结实。3—6岁小儿可以每年测量1次身高、体重。家长可将测量结果与正常值对照。
补钙、喝营养液、追着喂饭……为了让孩子长个儿,家长们费尽心思。事实上,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营养,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性小错误也会影响孩子长个儿。 1、喂饭喂太饱。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的营养越来越好,身高也越来越高。可是有些孩子的身高却严重落后于同龄人,甚至一直都长不高,这就有可能是一种疾病——矮小症。1985年,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问世,为广大矮身材患儿的治疗带来希望。
过了3岁生日,宝宝仿佛长大了许多。现在他(她)的动作已经非常灵活,特别喜欢缠着家人做游戏,尤其对玩球的兴趣浓厚。宝宝的平衡能力已经很强,能平稳地走路和跑步。晚上睡觉时宝宝更乐意自己脱衣服,父母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锻炼他(她)穿脱衣服的能力。
目前,中国现有800万矮小症患者,这个群体以每年16.1万人的速度递增。据上海2007年对城郊6-18岁的70431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矮小症患病率高达3.77%。在矮小症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儿有自卑、抑郁等不同心理障碍,身材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及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