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关于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科学解决身高问题。错误的观点,盲目增高,都只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抱憾终身!
一、身材矮小是不是矮小症?
在病理原因(35%),身高增速正常变化65%)的大作用下: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健康儿童,身高处于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即为矮小。对于生长速度,2岁之前<7cm/年,4岁半至青春期<5cm/年,青春期<6cm/年的孩子可确诊为矮小症。
如果家长对这一概念感到抽象,可以对孩子身高进行常规性的测量和检查,必要情况下,骨龄是评估孩子未来成年身高的唯一依据。
二、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
身高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增长也有一定规律,但不如体重变化显著。
目前我国城市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50厘米。男婴较女婴略长。出生后身长的增长速度以第一年速度最快,其中在生后前3 个月内增长更快,0-6个月时每月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1岁时达75厘米,2岁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厘米)=年龄×5十75(或80)
这些数值是一般情况,各个小儿出生时体重、身高因人而异。家庭遗传因素的差异,都会使孩子的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差异。但如相差太多,则需找医生咨询,及早纠正,以免影响小儿健康发育。
三、身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长高这件事上,遗传起到了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父母的身高比较高,小孩子的身高也比较高。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小孩则比较矮。但遗传也只是提供了一个70%的范围,既然这个范围乃“不变之法”,还是要寻找其他长高因素的。
后天因素如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等等对身高影响也十分突出,不容忽视。
· 营养: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是最影响人类身高的营养,这对身高影响非常大,很多先天因素良好的人因营养不良而长得不太高。
· 运动:运动能刺激脑下垂体产生更多的生长激素,使常做运动的人通常比少做运动的高。
· 睡眠:生长激素是脑下垂体在在深睡眠后合成和释放的,若睡眠不足,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影响身高增长。
· 疾病:疾病影响身高分为两种:暂时性因素如:(抑郁、焦躁等)心理因素和偏食引起的营养不良等;病理性因素则包括生长激素缺乏、染色体疾病、性早熟等常见病因。
早熟儿童就诊指南:一、医院的选择矮小、早熟儿童就诊一般要选择有儿童内分泌或有矮小症、性早熟专科的正规医院就诊。 二、 矮小、早熟就诊时家长需要向主诊医生详细说明哪些情况? 三、 矮小儿童需要做哪些检查。四、性早熟儿童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些家长会有“等等看”的心理。但如果等到孩子骨骺完全闭合,即使有经济条件,也只能“望洋兴叹”。专家指出,年龄是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计时器”,骨龄才是衡量生长发育进程的一种可靠的客观指标。
在门诊听到最多的,就是矮小症患儿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经过我们对600余例因矮小而来就诊的孩子和家长进行调查,60%左右的孩子有挑食或偏食的倾向。怎样让孩子不挑食,如何克服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呢?
近日,有网友晒出郑州某高校2016-2017学年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其中一道题的选项写到“姚明个子高,潘长江个子矮”,该网友在微博写道:“这是潘大爷被黑得最惨的一次了吧?厉害了我的教育局爸爸!”
有人说,增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上咋没有“一服见高”的神丹妙药?这里有长高秘诀,科学长高10厘米并不是什么难事!你告诉自己矮个头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