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莫把矮小当晚长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诊断的一常见的问题是家长和/或患儿常常不能及时察觉患儿生长速度减慢,往往要等到其身高明显落后时才引起重视。此外在临床上还发现许多家长往往把“矮小”当作“晚长”,想象着孩子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青春期猛长时期,结果却错过了矮小最佳诊断治疗时机。所以临床医生与保健工作者应协助父母定期检测身高,计算生长速度,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曲线。尽早明确病因、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可以避免错过生长良机,GHD患儿发现越早,不但hGH治疗疗效好,而且还省钱。
此外,对于一部分患者而言,生长迟缓或生长速度下降可能是颅内肿瘤的早期的临床表现,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尽量进行头颅MRI检查,以免漏诊并贻误治疗时机。家长如果发现您家小孩现在比同龄孩子矮,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就诊前注意事项和挂号等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联系。
误区二:高迷心窍要不得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高迷心窍的家长和患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周围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正在逐步升高,家长和社会观念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更是“节节高”,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恐矮时代”,很多男孩希望自己如姚明般人高马大,玉树临风,而女孩们同样渴望能像模特那样身材高挑,亭亭玉立。然而,一个人的身材长多高是有客观规律的。如父母亲本身不高,却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到一米八,或者明明骨骺已经关闭了,无法再长个了,仍不死心。采用一些极端的增高手段,如断骨增高术,或者生长发育正常孩子滥用生长激素,一旦行断骨增高术可能会出现感染,甚至引发骨髓炎,造成残疾。术后造成人为的双腿不等长,滥用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症或者继发性糖尿病等并不鲜见,此时悔之晚矣。在这里我们要提醒那些期望通过断骨美容来达到完美身高的人们:一定要谨慎,健康健全的身体远远比摆脱稍许不如人意的身高来得重要。您是否还有长高的空间,可以先通过 电话咨询 与我联系。
误区三:生长激素治疗并非万能
矮小病因构成研究显示,因遗传因素和青春发育迟缓导致的矮小约占到2/3,而病理性矮小包括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骨发育障碍、染色体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症等仅占1/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的原因是颅内尤其是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因此,在矮小的诊断中,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对于因颅内肿瘤而导致的矮小患者用生长激素治疗,那后果将是严重的。
同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用生长激素治疗,而忽略了均衡的饮食,运动锻炼和优质的睡眠和适当的心理调试等综合性治疗,其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肯定要大受影响,最终造成极大的经济上的浪费等。您的矮小是否需能用激素治疗,可以先通过 电话咨询 与我沟通,避免盲目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现在孩子呈现出高的很高,矮的又很矮,参差不齐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孩子是父母的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当看到自己孩子的身高比其他孩子矮时,家长会感到十分担心。小孩不长个怎么办?小编认为营养运动不能少。
父母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占25%,后天因素中营养占30%、运动占20%、环境占25%。生长潜力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决定于后天因素。充分发挥营养、运动、睡眠和心理行为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必须转变治疗模式,进行系统干预。
大约在1950年的时候,中国男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10厘米,而最近几年的《世界各国男性平均身高》的数字显示,在1955年至1995年的40年间,日本成年我们男性的身高差不多长了9厘米,高出了中国成年男子1厘米,国民一片震惊!
目前诊断性早熟的年龄是女孩八岁,男孩九岁前开始性发育为性早熟。性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具体年龄是统计学根据对整个人群性发育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出的数字,它是一个标志性数字,不是绝对数字,十年二十年前中国人性发育普遍比现在要迟。
暑假将至,小朋友们又长一岁,可有的家长还不知道自己孩子长多高了。“孩子快快长高”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从孩子出生,家长就应定期测量、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如果发现孩子有生长迟缓的趋势,应该把握关键的“追赶期”尽早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