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过婴儿在固定的地方弹跳吗?这表示婴儿具备了跳跃的肌肉力量。当碰到障碍物时,只要不是贴在墙上,无论是谁都会弹跳。为什么宝宝会爱上原地跳?
宝宝完全没有想到想让父母受伤而给父母点厉害看看。只是抱有了解外界空间的欲求。宝宝过去的所有发展都与身边的空间(手所能触及到的所有物体)有关。所以,对身边物体的处理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会了操作各种不同的玩具及其高明的玩法。但是对于用手够不到的远处物体,仍然是无能为力的。
这样,婴儿就会象前个阶段一样,会心慌意乱地去挥动胳膊,蹬脚和蹬腿等等。即使这样,也只能使蹬的位置达到接近所需物体的程度。这当然会引起父母的注意,更重要的是,由于咚咚地踢蹬还会发生各种事情。偶尔会碰倒、踢动,或者蹬掉想要的物体。
以前的充满自信的态度,现在变成了傲慢的态度。就象管弦乐队的指挥一样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动,好象是对自己粗犷地挥动胳膊,频频地蹬跳动作做出反应似的。在这种认识下,认为自己没有不能傲的事。
拿掉挂在婴儿上方的哗啷棒,看宝宝会如何反应。宝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呢?还是会做出吃惊的表情?胳膊是否会象小鸟的翅膀那样去扇动?是否会象野马那样用力去活动整个身体?是否会用脚赐?
这一粗犷的行动,表示宝宝的思维已经发展到魔术般的阶段,这是第三个阶段婴儿的典型行动特征。这一行动是以手够不到的处于远距离空间的物体为对象的。
如果宝宝为了取得用手够不到的玩具而感到毫无办法时,可以改变玩具的空间距离,创造其它场面进行观察。假装突然往宝宝手里递偶人使其掉落在地上,观察婴儿是否会用眼睛去追逐偶人落地?
骨头酸痛,我开始成长!测量增长的一毫一厘~在门框边的镜片中,另一个我,咧着嘴大笑,虽然每一根骨头都在疼痛……我跑得飞快,疾驰过每个角落,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挑战我这小年轻的骨架!疼痛,和成长!哦,快乐~随着跳跃的步伐。
让孩子个子长得高高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会有一些错误想法,让孩子越长越矮,如:他们认为长高和运动无关、多补钙就能长高、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吃得多就长得高等。相反,这些想法不但不会让孩子长高,反而会越长越矮。
想长高不长胖?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这12字口诀都记住了吗?
往往家长发现孩子长的慢时已经太晚,专家表示四岁是判定儿童矮小黄金分界线,家长应该在四岁时对照儿童的正常生长指标,及时找出孩子长的慢的原因。家住江西萍乡的文杰萍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然而11岁的他身高仅有1.18米,足足比同龄人矮了30厘米左右。
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二者作比较,青春发育期更重要。因为青春发育期,孩子的骨骼已逐渐接近成熟,青少年追赶生长的能力在此时受到限制,一旦错过这个增高的黄金时期,则悔之晚宜。那么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间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生长潜能,最终达到理想的身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