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报告敲响警钟:我国6-17岁孩子中,每5个就有1个“小胖墩”,同时营养不良率也达8.5%。更令人担忧的是,维生素、钙、铁等“隐形饥饿”普遍存在。很多家长困惑:“明明给孩子吃得挺健康,为啥还缺营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揪出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营养陷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营养失衡:不止是“胖”与“瘦”那么简单
报告揭示了值得警惕的营养现状:
结构失衡: 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摄入不足,油盐摄入却普遍超标。
双重挑战:营养不良(8.5%)与超重肥胖(19%)并存。
“隐形饥饿”: 维生素、钙、铁等关键微量营养素缺乏,悄悄影响免疫力、身高发育和学习精力。
家长必知的三大营养误区与真相
真相:
孩子除了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外,还有一些营养素很难从日常食物中汲取,所以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素也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建议:
在保证均衡、多样的日常食物的前提下,适量补充一些如γ-氨基丁酸、钙、锌、镁等营养素。
γ-氨基丁酸 (GABA) 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研究显示其对舒缓神经、改善睡眠质量、支持情绪稳定和注意力集中具有潜在积极作用,尤其对面临学业压力或睡眠困扰的儿童有益。
钙、锌、镁是儿童骨骼、牙齿发育、肌肉功能、免疫支持及多种酶反应的必需矿物质组合。钙是骨骼主要成分;锌影响生长发育、味觉和免疫力;镁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肌肉功能,三者协同作用至关重要。
真相:
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急坏了不少爸妈。有的开始搜罗“减脂餐”,有的干脆对孩子饮食“严防死守”...... 且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梁栋提醒:儿童减肥,切忌“过度节食”! 这不仅可能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效果也难以持久。
科学建议:
优化饮食结构:用全谷物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增加优质蛋白(如奶、豆、鱼禽蛋瘦肉)和蔬果。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
家庭氛围:家长带头,营造健康的饮食规律与运动环境。
真相:
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儿童大豆摄入普遍不足! 专家梁栋澄清: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只是结构上与雌激素有相似之处,但含量与活性相差甚远,完全不是一回事。
权威结论是:只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食用(6-13岁:15克/天;14-17岁:15-25克/天),豆制品不仅安全,更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助力!
科学建议:
按膳食指南推荐量吃,安全有益! 豆制品作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代表,是优质蛋白、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钙等的极佳来源。
儿童平衡膳食黄金5准则
主动参与,提升素养
鼓励孩子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培养健康责任意识。
早餐吃好,零食选巧
早餐包含3类及以上(谷薯类+蔬果+动物性食物+奶豆坚果)。零食选天然、少添加的,在两餐间少量补充
奶水充足,远离甜饮
天天喝奶,足量饮水(800-1400ml/天,首选白水),少喝含糖饮料。
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
儿童应每天保持≥60分钟的户外活动,屏幕时间<2小时/天。
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定期测量身高体重,保持适宜增长。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防控肥胖。
体育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供给身体各器官的血液增多,供给骨骼的营养也就多,可促使骨骼更好地发育增长。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即在骺软骨完全骨化前,积极参加锻炼有助于长高……
矮身材的青少年,除部分为疾病引起的矮身材必须由医生认真处理外,大都要靠自己努力把本人身高的生长潜力挖掘出来。怎样挖掘?简而言之,就是在医生和体育工作者的指导下,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长高还是要看长期的修炼的呢!
今天介绍两种长高瑜加附详细动作详解。坚持练习,可以扩张胸部,锻炼腿部,紧收腹肌、腰肌、臀肌。提高身体平衡感,加强柔韧性,使爱美的你脊柱更稳固,还能帮助纠正脊柱的弯曲,脊椎的间距等,同时使你腰骶椎也得到锻炼,体态更优雅。
要想充分发挥身高潜能,就要充分了解饮食规则,“口口”营养,为身体全面补充所需的全部营养。所谓的营养均衡是指每个有助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都不可缺少!宝妈们,你们的宝宝都做到了吗?
每天都想长高,做梦都想长高!可是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发现身高异常,建议测下骨龄,看是否发育正常,孩子长不高,不能投机取巧盲目为Ta选择增高产品,一面带来负面影响。当然,要想发挥身高潜能,增高四大元素一个都不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