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的一篇报道《中国蓝新闻调查丨跳绳里的“隐形杀手”》称:中国蓝新闻记者从线上线下购买了22款跳绳,送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竟有7款邻苯增塑剂超标,最高超标400倍! 这事不是今年才有,去年央视新闻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就曝光: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专家提醒:一天内连续接触超过10分钟,或者间歇性接触超过了30分钟,即为长期接触。而经过长期与孩子的皮肤接触或者呼吸道吸入后,邻苯增塑剂很有可能诱发儿童性早熟、生殖发育异常甚至肥胖、哮喘等慢性病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为孩子健康把好关! PART01 性早熟的「三大危害」 1.身体影响:骨骼过早闭合,导致孩子成年后身高偏矮。 2.心理压力:身体变化与同龄人不同步,孩子容易自卑焦虑。 4.健康风险:会增加孩子肥胖、代谢疾病甚至肿瘤风险。 PART02 绳手柄里的化学物质“潜伏路径” 劣质塑料手柄中可能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塑化剂,会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孩子: 皮肤接触:孩子手心出汗时,塑化剂更易被吸收。 手口接触:摸过手柄后吃零食,残留物直接入口。 PART03 关注跳绳材质和使用方法 除了化学物质的影响,跳绳本身的材质和使用方法也可能对孩子造成健康风险。 1.绳体材质问题:过硬或弹性差的跳绳可能给孩子的关节带来过大压力,增加运动伤害的风险。 2.跳绳长度问题:跳绳的长度也很重要,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孩子的跳跃动作和运动效果。跳绳长度不适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 3.跳绳的磨损:长时间使用后,跳绳的绳体可能会出现磨损或断裂,孩子继续使用损坏的跳绳,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PART04 家长选购避坑口诀 「一」摸:选表面细腻无毛刺的,可以降低孩子皮肤损伤风险。 「二」闻:刺鼻塑料味的直接淘汰。 「三」看材质:认准TPE/硅胶/天然橡胶,安全无毒;避开PVC高危材质。 PART05 日常使用小贴士 1.使用后让孩子用肥皂洗手,尤其指缝处。 2.手柄脏了用75%酒精棉片擦拭,别用热水冲洗,因为高温加速塑化剂释放。 3.手柄开裂、掉屑时立即更换。 PART06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 教孩子检查跳绳: 在使用前提醒孩子检查跳绳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损坏或磨损。 注意运动前后的准备:提醒孩子做适当的热身,避免运动伤害。 培养卫生习惯:跳绳后洗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手柄上残留有害物质。 孩子的成长,经不起“快进”!虽然家长没办法对每根跳绳严格筛查,但主动避开高风险产品,做好防护细节,也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收藏这篇实用干货,科学避坑不焦虑,健康成长不“抢跑”!
正常儿童的生长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征:第一阶段从出生至2岁,又叫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的头三个月是人体整个生长阶段长得最快的时期......不同阶段的身高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内分泌生长激素、营养、生活环境和方式及遗传因素等。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当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了,生长发育最外在的表现就是身高,身高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吗?把握好后天因素竟然也可以让孩子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下面就跟随奥高高孩子身高成长的奥秘。
选择对的零食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能满足孩子们身体发育成长期对零食“渴望”。下面分享一些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小零食”,宝妈赶紧收藏!
在人体骨干和骨骼之间有一段软骨,医学上叫骺板软骨,这段软骨细胞在生长发育期不断地纵向分裂、繁殖,生成新的软骨,它不仅可以确定孩子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
虽然基因对身高起决定作用,但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切。荷兰是名副其实的“巨人”之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83.8 厘米,女性为170.6 厘米。荷兰人身高增长的秘密可能就在于饮食上,饮食富含乳制品和鱼类,蛋白质充足。因此,要让宝宝充分发挥长高潜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