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的一篇报道《中国蓝新闻调查丨跳绳里的“隐形杀手”》称:中国蓝新闻记者从线上线下购买了22款跳绳,送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竟有7款邻苯增塑剂超标,最高超标400倍!
这事不是今年才有,去年央视新闻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就曝光: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专家提醒:一天内连续接触超过10分钟,或者间歇性接触超过了30分钟,即为长期接触。而经过长期与孩子的皮肤接触或者呼吸道吸入后,邻苯增塑剂很有可能诱发儿童性早熟、生殖发育异常甚至肥胖、哮喘等慢性病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为孩子健康把好关!
PART01
性早熟的「三大危害」
1.身体影响:骨骼过早闭合,导致孩子成年后身高偏矮。
2.心理压力:身体变化与同龄人不同步,孩子容易自卑焦虑。
4.健康风险:会增加孩子肥胖、代谢疾病甚至肿瘤风险。
PART02
绳手柄里的化学物质“潜伏路径”
劣质塑料手柄中可能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塑化剂,会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孩子:
皮肤接触:孩子手心出汗时,塑化剂更易被吸收。
手口接触:摸过手柄后吃零食,残留物直接入口。
PART03
关注跳绳材质和使用方法
除了化学物质的影响,跳绳本身的材质和使用方法也可能对孩子造成健康风险。
1.绳体材质问题:过硬或弹性差的跳绳可能给孩子的关节带来过大压力,增加运动伤害的风险。
2.跳绳长度问题:跳绳的长度也很重要,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孩子的跳跃动作和运动效果。跳绳长度不适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
3.跳绳的磨损:长时间使用后,跳绳的绳体可能会出现磨损或断裂,孩子继续使用损坏的跳绳,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PART04
家长选购避坑口诀
「一」摸:选表面细腻无毛刺的,可以降低孩子皮肤损伤风险。
「二」闻:刺鼻塑料味的直接淘汰。
「三」看材质:认准TPE/硅胶/天然橡胶,安全无毒;避开PVC高危材质。
PART05
日常使用小贴士
1.使用后让孩子用肥皂洗手,尤其指缝处。
2.手柄脏了用75%酒精棉片擦拭,别用热水冲洗,因为高温加速塑化剂释放。
3.手柄开裂、掉屑时立即更换。
PART06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
教孩子检查跳绳: 在使用前提醒孩子检查跳绳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损坏或磨损。
注意运动前后的准备:提醒孩子做适当的热身,避免运动伤害。
培养卫生习惯:跳绳后洗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手柄上残留有害物质。
孩子的成长,经不起“快进”!虽然家长没办法对每根跳绳严格筛查,但主动避开高风险产品,做好防护细节,也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收藏这篇实用干货,科学避坑不焦虑,健康成长不“抢跑”!
正常儿童的生长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征:第一阶段从出生至2岁,又叫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的头三个月是人体整个生长阶段长得最快的时期......不同阶段的身高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内分泌生长激素、营养、生活环境和方式及遗传因素等。
因此,骨龄的重要用途之一是成年身高的预测,但话说回来,既然是预测,肯定存在准确性这个问题。那么影响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把这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那么骨龄鉴定预测身高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下面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被誉为“生命之花”,锌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生长发育。 孩子健康成长该怎样补锌?
妈妈是辣妈,女儿6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化妆。这暧昧的举动却酿成大错,从11岁开始,莉莉的身高就停滞不前了。前往医院检测才知患上了矮小症。儿童接触化妆品到底危害有多大?各年龄层的男女童身高标准是多少呢?
最近有外国的砖家们通过医学、家庭动力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的知识表明,如果夫妻爱吵架的话,那么生女儿的几率会高很多。 对于很多喜欢可爱女儿的夫妻来说,相信吵架是可以如愿以偿的获得女儿的,所以不妨没事吵吵架,让女儿提前来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