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好处,有的家长热衷于引导子女参与游泳锻炼、长距离奔跑、负重训练及登山活动等多元化运动。
但是,从运动角度看,12岁前的孩子不宜过早进行这三类运动,选择运动形式要量力而行,做到科学锻炼。
6周岁以下幼童应避免超过2公里的长跑或登山活动,6-12岁儿童不宜进行超过2小时的徒步训练。此阶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肌肉组织的代谢机能尚未成熟,供氧能力无法满足高强度有氧运动的能量需求。
倒立支撑、杠铃推举、静态马步等需肢体维持固定姿势的运动,易造成未发育完全的肌肉组织持续性紧张,长期进行可能引发肌纤维损伤。
此类运动产生的脊柱垂直压力可能抑制生长板发育,典型表现为过早进行举重训练的青少年普遍存在身高发育受限现象,其原理在于持续性机械压力导致生长软骨过早骨化,这对长高是不利的。
哑铃、杠铃等抗阻训练器械产生的高强度负荷,可能对儿童未完善发育的肌群造成过度刺激。此类训练伴随的闭气动作易引发胸腔内压剧增,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循环,对心肺系统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家长效仿职业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此方式存在健康隐患。
过早专项化训练指采用成人运动员标准对未成年人实施高强度训练,可能引发不可逆运动损伤。例如,马拉松训练易造成韧带撕裂与关节软骨磨损,单一化训练模式还会降低儿童运动兴趣。
那么,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最佳运动项目匹配呢?
是有的。
幼儿阶段重心低、柔韧性强,3-4岁即可开展平衡训练,较易掌握滑行技巧。
3岁起可在浅水区进行适应性训练,6岁后逐步建立规律呼吸模式,初期训练距离宜控制在200-300米,避免长时间闭气练习。
移动目标物可有效刺激视觉追踪能力,培养专注力,提升神经肌肉协调性,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具有全面促进作用,进行球类运动时的蹦、跳、跑能不断刺激骨骼发育,有利于身高增长。
12岁前建议进行50米变速跑,后期可逐步增加至400-800米中距离跑,通过蛇形绕桩、团队接力等趣味形式提升训练效果。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运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帮助,但运动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评估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骨骼发育状况等,不可盲目追求长高效果。
铜、研、锰、铬、氟等微量元素对宝宝的骨骼强健、身高发育也是功不可没!尽管人体每日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对人体来说必不可少。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跑步锻炼是人们最常采用的一种身体锻炼方式,亦是一种简单的有氧运动形式。很多人禁不住问,跑步真能长高吗?如果你仍然在身体发育长高期,跑步是有助于长高的,因为适当锻炼有助于腿部软骨层的增长,从而使人长高。
闷了一冬天的孩子们,春天来啦!有研究显示宝宝在春天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生长高峰期就要来了,宝妈们准备好了吗,一起来做做,这个春天让宝宝猛长个。 长个食物光荣榜 长个主要看孩子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蛋白质、钙和氨基酸了。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转变,身高已经成为宝宝生长发育的主题。如何判断宝宝的身高是否达标?宝宝是不是矮小呢?这就需要家长朋友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常识。接下来小编向大家介绍让宝宝猛长个子的科学方法~
孩子们在春天和煦阳光下进行跑跳等活动,能够对骨骼进行良性的刺激,使其增殖能力得到加强、骨骼的生长速度加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的结论—儿童生长发育每年有个快速增长期,那就是春夏之交。孩子春夏长得快,家长们需抓住以下5个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