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好处,有的家长热衷于引导子女参与游泳锻炼、长距离奔跑、负重训练及登山活动等多元化运动。
但是,从运动角度看,12岁前的孩子不宜过早进行这三类运动,选择运动形式要量力而行,做到科学锻炼。
6周岁以下幼童应避免超过2公里的长跑或登山活动,6-12岁儿童不宜进行超过2小时的徒步训练。此阶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肌肉组织的代谢机能尚未成熟,供氧能力无法满足高强度有氧运动的能量需求。
倒立支撑、杠铃推举、静态马步等需肢体维持固定姿势的运动,易造成未发育完全的肌肉组织持续性紧张,长期进行可能引发肌纤维损伤。
此类运动产生的脊柱垂直压力可能抑制生长板发育,典型表现为过早进行举重训练的青少年普遍存在身高发育受限现象,其原理在于持续性机械压力导致生长软骨过早骨化,这对长高是不利的。
哑铃、杠铃等抗阻训练器械产生的高强度负荷,可能对儿童未完善发育的肌群造成过度刺激。此类训练伴随的闭气动作易引发胸腔内压剧增,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循环,对心肺系统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家长效仿职业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此方式存在健康隐患。
过早专项化训练指采用成人运动员标准对未成年人实施高强度训练,可能引发不可逆运动损伤。例如,马拉松训练易造成韧带撕裂与关节软骨磨损,单一化训练模式还会降低儿童运动兴趣。
那么,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最佳运动项目匹配呢?
是有的。
幼儿阶段重心低、柔韧性强,3-4岁即可开展平衡训练,较易掌握滑行技巧。
3岁起可在浅水区进行适应性训练,6岁后逐步建立规律呼吸模式,初期训练距离宜控制在200-300米,避免长时间闭气练习。
移动目标物可有效刺激视觉追踪能力,培养专注力,提升神经肌肉协调性,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具有全面促进作用,进行球类运动时的蹦、跳、跑能不断刺激骨骼发育,有利于身高增长。
12岁前建议进行50米变速跑,后期可逐步增加至400-800米中距离跑,通过蛇形绕桩、团队接力等趣味形式提升训练效果。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运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帮助,但运动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评估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骨骼发育状况等,不可盲目追求长高效果。
从春至夏这段时间天气逐渐转暖,人体从停滞状态开始复苏,全身细胞的活性增加,骨细胞、软骨细胞的代谢旺盛,这对骨骼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5月对婴儿、青少年来说也是长个的季节,这种说法已得到专家的证实。因此在相应的季节里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儿童科学增高需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多吃蔬菜、牛奶等食品,保证充分营养,多参加跳绳、游泳、打篮球、慢跑、跑楼梯等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锻炼能提高人们的体质,是通过重复性的肢体活动来提高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的健康状况的体力活动。由于锻炼会经常拉伸跳跃,对骨骼的生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下面就来晨跑和散步这两种最常见简易的增高锻炼。
秋季是孩子长高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有没有帮助宝宝身高发育的“黄金营养公式”呢?
怎样才能迅速长高?季节对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1~2岁幼儿的身高的增长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莫负春光好,抓住这个长高季节,吃好睡好多运动,让孩子们窜窜个头,长高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