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秘诀

家有小孩请注意!不要为了长高,让孩子过早做这三类运动

来自:爱高高  浏览:411次


都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好处,有的家长热衷于引导子女参与游泳锻炼、长距离奔跑、负重训练及登山活动等多元化运动。

但是,从运动角度看,12岁前的孩子不宜过早进行这三类运动,选择运动形式要量力而行,做到科学锻炼。

一、持续性耐力训练

01

6周岁以下幼童应避免超过2公里的长跑或登山活动,6-12岁儿童不宜进行超过2小时的徒步训练。此阶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肌肉组织的代谢机能尚未成熟,供氧能力无法满足高强度有氧运动的能量需求。

二、长时间静立运动

02

倒立支撑、杠铃推举、静态马步等需肢体维持固定姿势的运动,易造成未发育完全的肌肉组织持续性紧张,长期进行可能引发肌纤维损伤。

此类运动产生的脊柱垂直压力可能抑制生长板发育,典型表现为过早进行举重训练的青少年普遍存在身高发育受限现象,其原理在于持续性机械压力导致生长软骨过早骨化,这对长高是不利的。

三、负重器械训练

03

哑铃、杠铃等抗阻训练器械产生的高强度负荷,可能对儿童未完善发育的肌群造成过度刺激。此类训练伴随的闭气动作易引发胸腔内压剧增,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循环,对心肺系统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家长效仿职业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此方式存在健康隐患

过早专项化训练指采用成人运动员标准对未成年人实施高强度训练,可能引发不可逆运动损伤。例如,马拉松训练易造成韧带撕裂与关节软骨磨损,单一化训练模式还会降低儿童运动兴趣。


那么,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最佳运动项目匹配呢?

是有的。


1、低龄阶段(越小越好):
轮滑运动

幼儿阶段重心低、柔韧性强,3-4岁即可开展平衡训练,较易掌握滑行技巧。

2、学龄前期(3岁以上):
游泳

3岁起可在浅水区进行适应性训练,6岁后逐步建立规律呼吸模式,初期训练距离宜控制在200-300米,避免长时间闭气练习。



3、学龄初期(5岁以前):
球类运动

移动目标物可有效刺激视觉追踪能力,培养专注力,提升神经肌肉协调性,对幼儿感觉统合发展具有全面促进作用,进行球类运动时的蹦、跳、跑能不断刺激骨骼发育,有利于身高增长。



4、青春期前(12岁以下):
速度训练

12岁前建议进行50米变速跑,后期可逐步增加至400-800米中距离跑,通过蛇形绕桩、团队接力等趣味形式提升训练效果。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运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帮助,但运动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评估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骨骼发育状况等,不可盲目追求长高效果。


  • 上一篇:每天做好8件事,春季追高长个子更快
  • 下一篇:抓住春季黄金期,这样吃帮孩子长高5厘米(内附长高食谱)
  • 长高问题?点我提问

    相关推荐

    爱高高 成长知识库 长高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