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迫切要求治疗的青少年,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身材矮小且生长速度已很缓慢,经检查骨骺已闭合或接近闭合,虽然家长们这时不惜代价要求治疗,但往往为时已晚。生长是条单行线,错过了就再没有回头的机会,因此,有关儿童身高问题存在的许多误区,需要及时纠正。
误区一:关注孩子身高,却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当被问到孩子从小到大是怎么长的?一年能长高几厘米时,大多数家长都只能摇头,说不清楚或拿不出既往生长记录。其实,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阶段定期监测身高及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身高增长规律:
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27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8厘米。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
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速度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
误区二:发现孩子个矮,但有“等一等”心态,想着孩子最后能赶上正常。
当身材矮小(身高低于标准值的第3百分位)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误区三:盲目补充营养,反而造成营养过剩,影响长个
以前的孩子不长个常常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
营养过剩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使青春期早到,性发育期提前,这样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以表现的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促进骨骼生长板的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应注意儿童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出现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父母身高偏矮,学龄期孩子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需要生长评估。
(3)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
(4)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者,需要生长评估。
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
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在快乐生活、学习中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睡眠、户外活动来换取学习的成果,毕竟长个子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
误区五:盲目吃增高药,盲目追求高个子
孩子身高的增长不是受年龄增长的影响吗?儿子还没长高可能还没到身高发育的高峰时期吧?是时候走出这些不经之谈对我们关于孩子身高形成的模糊意识了...骨龄对于孩子的身高真的那么重要吗?骨龄真的能预测孩子的身高吗?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它是以小儿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所求得的一个发育年龄。骨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儿童真正发育水平,因此用骨龄来判定人体成熟度比实际年龄更为确切。
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疗必须查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然后再考虑如何治疗。而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过病史调查、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
上海有30万0-3岁的婴幼儿,年轻父母们远比上一代重视早期教育,2岁孩子开口背唐诗已经不算新鲜事,但过度和失当的早教造成一些孩子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昨天,市教委专家指出,这是成人功利思想所致,需要警惕。
爸爸妈妈要注意,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会让宝宝的骨骼发育不良。例如同床睡、用力地牵着孩子走、让孩子早走路等。怎样做才能让宝宝的骨骼健康发育呢,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