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美健康公司发布《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的现象十分严重,除女生6岁组的数据外,其他分组异常情况占比均超过了28%。而男生和女生骨龄异常率(发育提前和发育滞后)各年龄段都比较高,均超过了30%。
骨密度全称为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青春期是个体骨量迅速增加的关键时期,一生中约有40%—60%的骨质生长于青春期。骨密度过低,会使发生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此外,如果骨骼生长发育不完善,成年后也将存在诸多问题。《报告》中有关骨密度显示:13岁男生异常占比为65%,为男生中最高。女生的异常占比最高值为61.1%,出现在14岁。
而骨龄是一项与儿童身高发育相关的数据。提前或者滞后发育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报告》中有关骨龄显示:男生的最高异常率为47.6%,出现在14岁;女生最高异常率为47.5%,出现在11岁。在发育异常的现象中,发育提前的比例要高于发育延迟。
男生提前发育(发育提前+发育异常提前)比例在各年龄段均超过了25%,最高异常率为42.1%,出现在11岁;滞后发育(发育延迟+异常滞后)的最高比例为10.9%,出现在9岁。女生提前发育(发育提前+发育异常提前)比例在各年龄段也均超过了25%,最高异常率为50%,出现在15岁;滞后发育(发育延迟+异常滞后)的最高比例为11.9%,出现在10岁。
此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为5至15岁的青少年儿童,共采集了3000多个样本,按照具体年龄和具体性别进行分组,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00后"严重缺乏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
专家介绍说,“80后”父母严重依赖老人带孩子,自身同样缺乏运动。这些儿童出现的问题,恰恰表明家庭生活方式需要调整。父母至少要在周末和孩子一起走进户外,进行有氧运动,以保证孩子能充分运动、晒太阳。以骨密度为例,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肌肉力量、运动负荷刺激、钙质吸收和维生素吸收均包含在内。
资料表明:如果在骨骼生长发育停止前,进行有效适宜适量运动,对提高青春期骨密度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人们补充钙质、维生素大多采取吃药的方式,往往会忽略了阳光的重要性,多晒太阳、多开展户外运动,会促进钙质、维生素的吸收。
铜与儿童成长息息相关,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铜元素这位益友,那么如何补铜呢,也就成了家长关心的话题。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图谱法逐渐成为制订骨龄评测方法的主流。在探索骨龄评测标准图谱制订方法的过程中,有人曾经提出测量腕骨的面积和比率的方法评价骨成熟度。虽然这种方法费时,精确性也较差,但是却显露了将骨发育形态特征数字化的萌芽。
我伙呆!孩子身上这条线决定终身身高! 能不能长高10cm就看它了!
一个人的每一厘米身高都隐藏在ta的生长板中!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