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目前已成为高发病种,目前我国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其中4-15岁的人群则有700万,但就诊率只有不到30万人。“其中接受正规治疗的则只有一成左右,也就是3万。” 爱高高儿童内分泌科的专家表示,这与家长认识不足有关,他们总期望等孩子到了发育期时身高能再蹿一蹿,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上,孩子的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孩子的平均身高低5厘米~10厘米以上,就是矮小症。治疗矮小身材的最佳年龄段是5岁~10岁。通常男孩骨龄达到15岁、女孩骨龄达到14岁时,身高增长速度就不明显了。因此,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测骨龄在矮小症的诊断中尤其重要!
自出生至成年人阶段,骨骼系统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不断发育成熟,与机体其他系统,特别是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因此通过X线观察骨骼的成熟度,骨龄,可以了解每个人所处的生长阶段及其营养、疾病等情况在内分泌疾病和生长障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包括:①诊断如生长迟缓的矮小儿童;②治疗监测:如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③预测学龄期儿童的成年身高。
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骨龄鉴定方法有两种:Greulich-Pyle(G-P)图谱和TW3(Tanner-Whitehouse)评分法。两种都采用左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根据每个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大小、形态、钙化密度等与其标准图谱比较,即可获得被检测者的骨龄。骨龄的评分和评定是比较可靠的。有经验的儿科医生用G-P图谱骨龄评定的95%可信区间是±0.5年。矮小症的患者骨龄大多有落后现象。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骨龄较正常实际年龄落后2岁以上,甚至更多。特发性矮身材、家族性身材矮小、小于胎龄儿骨龄较正常实际年龄正常或延迟。
骨龄鉴定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儿童期和青春期时的身高来预测成年身高,即“预测身高”。有两种成年预测系统:分别基于G-P骨龄和骨龄分值。必须注意这两种预测方法都基于国外的群体调查资料,并不十分适用于我国人群,其所的结果都过于乐观。临床工作中常通过比较“身高年龄”和骨龄来粗略估计其最终身高,即:以目前身高在同性别正常各年龄组身高表的50百分位数上对照查其“身高年龄”。如身高年龄低于其测骨龄时,最终成人身高将矮于正常。
门诊上经常遇到矮小家长自带骨龄片来看医生的。但有些骨龄片子拍得不完整。提醒家长骨龄片要拍左手应包括全手指和至少约4厘米的桡骨,X线片亮度以大些为宜。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想知道还能不能长高来门诊咨询时,医生除拍骨龄片,通常加拍膝关节X线片。假如被告知女孩骨龄17岁、男孩骨龄18岁,膝关节X线片提示干骺端已经融合,那就意味着生长停止了,不能再长高了。
导致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家长不可以急于用药物来辅助孩子长高,否则会导致孩子短时间内拼命长高后身体停滞不前,以后就难以长高了,甚至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正常发育。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个子长得慢的真实原因,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应对,这才能使孩子健康地长高。
有些家长会有“等等看”的心理。但如果等到孩子骨骺完全闭合,即使有经济条件,也只能“望洋兴叹”。专家指出,年龄是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计时器”,骨龄才是衡量生长发育进程的一种可靠的客观指标。
你可以长多高,60%-85%取决于你的基因,剩下的才是环境和营养,激素更是只占很小一部分,在考虑骨骺闭合不闭合、打生长激素好不好之前,还是先算一下预期身高吧,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未达标,那么预期身高怎么计算呢?
借助好爱高高成张发育这个平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和家长沟通了519个问题!非常感谢家长的信赖和支持!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是我的追求!如过家长们能提供所需要的较全面的资料将有利于我院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对并做出较准确地判断。
个矮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吗?前文已经反复提及,矮小症的病因非常复杂。所以对于矮小症的诊治关键是要明确导致矮小的病因。如果是由于非疾病性矮小,比如家族遗传性矮小和体质发育迟缓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时较为矮小,但出生后生长速度正常,身高始终低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