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骨骺闭合的小孩后如何避免增高陷阱?要警惕高迷心窍!

作者:潘慧  来自:成长专家  浏览:3038次

http://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3-02/28/C13/C13b001.jpg

个矮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吗?

前文已经反复提及,矮小症的病因非常复杂。所以对于矮小症的诊治关键是要明确导致矮小的病因。如果是由于非疾病性矮小,比如家族遗传性矮小和体质发育迟缓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时较为矮小,但出生后生长速度正常,身高始终低于正常人。要使这类孩子促进长高,最好的方法是增强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和防治疾病。充足的营养是长高的重要物质基础,蛋白质、钙、锌等元素是人体重要的细胞组成成份;纵向运动尤其是长期锻炼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有助长高;充足的睡眠也能使生长激素分泌更多。所以切不可对身材矮小的孩子滥用药物增高。

实际上由于当今社会在许多选择中都对身材高矮有一定标准,所以各种增高药物或器材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如药用生长激素、钙剂、锌剂、增高鞋垫、增高仪器等等,层出不穷。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矮小,便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为孩子的增高投资。其实,这些增高药物或器材的选用讲究颇多,家长一旦走入误区,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健康甚为不利。如果采用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甚至可能导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则悔之晚矣。

常见的针对增高的商业陷阱中有哪些呢?

在如今恐矮时代中,大家对于孩子的身高极度的重视,打开电视,增高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而在网络上经Google搜索关于增高这一项就有10余万条相关的内容,整个社会对于增高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但是这些广告也好或是一些增高商业运作也好,甚至一些所谓的增高医院的广告中往往隐含着商业陷阱。

比如为了夸大自己的所谓疗效或者让更多的儿童来购买商品,厂商自定的身高标准或者有目的的调整标尺,然后请来“名人大腕”,利用名人效应,通过虚构情节或故事来推销其产品,或找托儿来作宣传,实际上好多广告中的所谓受益者往往都是厂家花重金请来的托儿;另外一些广告中的戏剧性增高效果,如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用某商品后,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身高猛增了十几公分,实际上这只是电脑制作特技的结果。

另外利用生长的一些自然规律进行巧妙的“移花接木”,比如人的身高并不是固定的,每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早上比下午高1-2公分,治疗前在下午测量,而在治疗后则在早上测量身高,于是这身高自身的波动就成了厂商所广为宣扬的“伟大疗效”了,另外在青春发育期间,孩子自身就在以每年6cm以上的速度增高,但有时就很可能被居心叵测的厂商移花接木为自己所谓的灵丹妙药的疗效了。

利用大家医学知识了解比较少,勇敢的进行了颠覆式的知识创新,用一些高深的医学专业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把顾客蒙晕,到处标榜所谓的高科技,到处拿着所谓国际一流,得了多少个国内国外大奖,美国最新科技等等说辞来唬人;也有些厂家以第二代产品作为挡箭牌,很多厂家往往郑重的承诺,如果没有效则免费更换新一代产品,用专利,批号或者祖传秘方等等做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利用现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方面的不完善,在国家级的杂志报纸或其他媒体上刊登广告来蒙骗消费者,混淆保健品和治疗药物的界限,吹嘘厂方的药能够包治百病等等;好多所谓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的产品,实际上只是含有补钙,补铁等等保健功能的普通保健产品,而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能中,并没有增高这一项。

因此家长们千万要谨防急病乱投医,上了当,除了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以外,在有些产品中甚至加入了性激素等,虽然短期内可以使孩子身高有一定的增高,但是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骺的愈合,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最终的身高,则悔之晚矣。

现实中孩子们和家长们为什么会上当受骗?该如何预防呢?

我们对2000年7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矮小门诊以个矮为主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有670位患儿及家长回答了我们的问卷,这其中10%家长让孩子吃过所谓的增高药物(具体成分均不详),但95%的家长承认均无疗效,曾有2例患儿服用增高药后,11岁均开始出现青春发育,其中1例女孩11岁开始月经来潮,两人13岁时身高就不再增高,最终身高均低于第三百分位。另外,还有5%的家长在催促自己的孩子服用“钙片”,这些家长均认为补钙能促进长个,2.5%左右的孩子曾接受器械增高,主要是牵拉器或所谓的增高魔力棒;10.5%的孩子曾穿过增高鞋,但95%的孩子或家长均承认没有明显效果,100%的孩子和家长承认广告夸大其词。5%的家长要求为孩子、2.5%的孩子自己要求行断肢增高术,但95%以上的孩子和家长均对断肢增高术的适应症以及治疗的风险一无所知。

正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商人利用社会上的“恐矮心理”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匮乏,设置了一系列商业陷阱,尤其是一些增高广告中所隐含的商业陷阱,使很多家长和患儿都上当受骗。为此我们在将来临床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机制,加强医患交流,尽可能的提高大家对孩子们生长发育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期望大家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对孩子们生长发育情况的监控。另外由于这些孩子和家长各种增高产品的信息来源是:电视50%,报纸杂志40%,5%来自网络,5%来自其他来源。因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立法,完善监管机制,尤其是加强对媒体和广告等监督与管理。

  • 上一篇:性早熟注意四类饮食
  • 下一篇:小于胎龄儿矮小儿童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吗?
  • 访问潘慧医生网站

    相关推荐

    爱高高 成长知识库 专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