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19个月的儿童,每到半夜2-3点钟醒来要成人陪他玩1个多小时再睡,否则大哭不止。说道理,他似懂非懂,但只要有一个成人看他搭积木就行了。为减少对家人、邻居的影响,不得不“牺牲”退了休的外婆陪伴他。
又有一位近2岁的儿童,白天不肯好好进食,半夜睡意朦胧中差不多能吃掉一奶瓶稠的食物,不给吃,又怕饿着了他;给吃,他不是一下吃完,而是吮几口,睡一会儿再吮,如果拿掉奶瓶他会大哭,实在难为辛苦了一个白天的父母。
那么,宝妈宝爸们,你们知道宝宝夜醒的原因吗?
宝宝睡眠的特点
人类的正常睡眠,一般是由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再到浅睡眠期,这样反复几个周期构成。由于个体情况的不同,每个人一夜出现多少个周期也不相同。通常一般人一夜4--5个周期。
宝宝的睡眠有其特殊性,与其生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新生儿时期,婴儿的睡眠时间长,浅睡眠和深睡眠各占50%,我们常见到婴儿睡着有微笑、皱眉、吸吮等动作,这就是婴儿在浅睡眠期。婴儿的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周期很短,而且次数多,伴有不太能分清昼和夜,特别是出生的第一个月。随着婴儿的成长和脑神经的发育完善,婴儿的总睡眠时间相应减少,渐渐养成夜里长睡白天小睡的节律,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的周期也相应延长,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相应提高。专家认为:12--24个月的孩子应一夜睡到天亮,白天小睡1----2次。
随着宝宝的长大,白天活动增多,晚间浅睡眠期的表现除了肢体转动外,还会有梦语、夜哭等,排除生理性原因外,一般几分钟后,又能进入深睡眠期。即使小便、喝水后,也能很快入睡。如果成人给以应答,极易唤醒孩子。
宝宝夜醒的不少原因,是由于家长的护理不当
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而成人大当回事,问他是不是小便、是不是喝水、是不是想吃什么等等,这就喊醒了浅睡眠期的宝宝。多次进行,就造成宝宝到时夜醒的习惯。
有时宝宝夜间哭闹不停,家长也许会拿出白天孩子喜欢的玩具给他,这样就更唤醒了他,于是出现了以上的一幕。也有的家长递上奶瓶试试,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如以上第二幕),一奶瓶的量正好是他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的时间。
所以,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当然,宝宝病理性的夜醒,得另当别论。
0-3岁宝宝在体格发育、感觉与运动能力发育、语言和适应行为发育、个人-社会行为发育方面都有哪些变化呢?本文记录并摘取了宝宝在43-48个月的生长发育里程,供参考。
34个月幼儿生长发育:如果宝宝已经能将各种用途不同的物品分类,但还局限在按物品的用途来分,这说明宝宝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快三岁的宝宝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常能触类旁通。接下来就要考虑宝宝上幼儿园的问题了,积极为宝宝学做准备吧。
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智能发展决定,宝宝10 -12个月大的时候,智能发育水平如何?我们来看看吧!
口齿不清是在儿童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育迟缓,如果不及时消除问题,有部分儿童会慢慢形成不良发音习惯,吐字不清,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新爸妈们需注意!
宝宝似乎很容易缺钙,妈妈为此很苦恼。那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宝宝的补钙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几大常见问题,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