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排除了GHD、小于胎龄儿、系统性疾病、其它内分泌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矮身材。其实质是一组目前病因未明的导致身材矮小疾病的总称。60%~80%身高低于-2s的矮身材儿童符合ISS定义,且该定义包括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家族性矮身材等。因此,ISS是排他性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务必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排出其他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目前诊断ISS的患者可能存在GH分泌量减少、SHOX基因缺陷、GH启动子功能障碍、GH分子异常、GH信号途径遗传缺陷等。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在ISS患儿中可能会发现更多GH-IGF1轴相关基因异常。
ISS的治疗标准以生长学指标为主,目前尚无任何生化指标可以决定是否启动ISS治疗。ISS治疗的身高指征因不同国家/地区和临床参数而不同。美国等规定ISS的治疗标准: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健康人群平均身高-2.25s(<1.2百分位);生长激素研究学会、Lawson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学会推荐的标准为低于平均身高的-2~-3SDS,建议开始治疗年龄为5岁~青春期早期;国外大部分资料中ISS患者rhGH治疗的你说年龄在3~4岁以上。
国内推荐用rhGH治疗的ISS患儿,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2s;
②出生时身长、体重处于同胎龄儿的正常范围;
③排除了系统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其他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
④GH药物激发试验GH峰值≥10ug/L;
⑤起始治疗的年龄为5岁。
2015年安医大二附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公布了安徽首次矮小症患病率,结果显示我省中小学生矮小总人数近33万,矮小患病率3.16%,高于全国不足3%的平均水平,但目前仅有数百人在接受治疗。
曾几何时,遍地的男女屌丝M已经乘着奔驰4S奔向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他们被弟纸妹纸们呼作“男神”、“女神”,那么,曾经的“矮挫穷”是如何完美逆袭的呢?有什么方法可快速告别苦逼的矮短身材呢?
但发育早,骨骼成熟也早,可以导致骨骼过早闭合,最终停止生长发育期常会提前,故早熟患儿最后往往较矮,而其智力方面并不受影响,也不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生育功能。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张大夫,您好,我孩子用生长激素治疗六个月了,效果一直不错,想请教您:在什么情况下,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会不佳?知道了我会在平时注意的,尽量避免,希望一直给孩子比较好的疗效。
无论是矮小还是性早熟患者,治疗后每月测量身高是必须的,由于一个月时间内身高变化较小,需要尽量准确测量。准确测量身高需要注意“四同”:①相同的时间相②相同的测量尺;③同一测量者测者,不同的人,尺卡在头部的松紧度会有差别;④孩子相同的站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