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排除了GHD、小于胎龄儿、系统性疾病、其它内分泌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矮身材。其实质是一组目前病因未明的导致身材矮小疾病的总称。60%~80%身高低于-2s的矮身材儿童符合ISS定义,且该定义包括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家族性矮身材等。因此,ISS是排他性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务必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排出其他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目前诊断ISS的患者可能存在GH分泌量减少、SHOX基因缺陷、GH启动子功能障碍、GH分子异常、GH信号途径遗传缺陷等。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在ISS患儿中可能会发现更多GH-IGF1轴相关基因异常。
ISS的治疗标准以生长学指标为主,目前尚无任何生化指标可以决定是否启动ISS治疗。ISS治疗的身高指征因不同国家/地区和临床参数而不同。美国等规定ISS的治疗标准: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健康人群平均身高-2.25s(<1.2百分位);生长激素研究学会、Lawson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学会推荐的标准为低于平均身高的-2~-3SDS,建议开始治疗年龄为5岁~青春期早期;国外大部分资料中ISS患者rhGH治疗的你说年龄在3~4岁以上。
国内推荐用rhGH治疗的ISS患儿,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2s;
②出生时身长、体重处于同胎龄儿的正常范围;
③排除了系统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其他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
④GH药物激发试验GH峰值≥10ug/L;
⑤起始治疗的年龄为5岁。
矮小症患者,骨龄超前一周半左右,我希望能达到1.58-1.6米,但是却非常担心生长激素有副作用。网上文章说,生长激素又称人体生长激素,属于体育运动中禁用的肽类激素,通常用于侏儒症的治疗。打生长激素有副作用吗? 是否有一些办法来减少生长激素使用后的副作用呢?
我女儿今年15岁,身高一直没有长。以前也给她检查了几次,生长素偏低。以前不敢用生长素,怕有副作用。现在医生讲骨骺线已闭合,没有希望再长高了。开始注射生长素,加上运动、饮食、睡眠、情绪等调整,是否能有所提高或是还有什么其他措施能让孩子长高一点?
增高风的兴起与经济发展有关,目前时尚的审美标准更多地参照了西方,依照西方的人种学特征和审美标准来衡量自己的高矮,这往往进入了误区。身高异常的标准:女孩是140厘米,男孩是150厘米实际很多所设谓矮个,从医学角度讲,并不矮。
矮小症确实给不少孩子带来诸多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盲目等待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早治疗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小剂量就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那么,治疗矮小症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合理的营养和补充在增高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注重各种锻炼动作而不注重营养补充的做法可是不明智的。营养就是荷兰人世界最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在过去50年里人均身高增高了8cm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