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学3-4年级女孩乳房发育或来月经,男孩长小胡子、变声音的情况很常见,甚至有幼儿园的孩子来月经的。
有家长说:性早熟使孩子过早地结束童年,还是一个孩子就要面对处理成人的事。
多数家长在孩子发育前不关注孩子的发育,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总觉得孩子小,发育与他们无关,压根就没有想到孩子会发育。直到某一天,给孩子洗澡时发现女儿乳房长大了,或是儿子声音变了,大吃一惊,心里很紧张,甚至很恐惧,这才急急忙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好的方法控制治疗性早熟,但毕竟要用药物治疗,需要费用,家长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预防性早熟应当是第一位的事。
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孩子的性早熟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也就是说没有特定的疾病,只是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即成人的正常性发育提前。
近年来对发育提前的现象有很多观察与研究,这些资料表明,营养与性早熟有密切关系。
动物性食物吃得过多,也就是说荤食过多,可以促使性早熟。
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多,蛋白质进入动物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过多,可以启动发育。用富含氨基酸的饲料喂养动物,动物长得快,成熟得早,人类也是如此。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吃的动物多数是人工饲养,为了促使动物快速生长,饲料中往往添加激素,人类过多吃这些动物性食物,会摄入过量的激素,促使发育提前。
微量元素锌可以增进食欲,同时也有促进发育的作用。
一些营养性滋补品如:鸡胚、花粉、动物初乳、蜂王浆等,性腺激素、促性腺素激素含量比较高,如长期服用,可促使发育提前。
近二十年来,我接诊了大量性早熟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喜吃荤食。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营养好一些,在他们的理念中,鸡、鱼、肉、蛋、奶、虾、蟹、鳖、黄鳝、鸡汤、鱼汤、骨头汤等荤食营养好,于是从小让孩子多吃荤食,久而久之,孩子养成吃荤食的嗜好,他们无荤不餐,一斤虾或是一碗红烧排骨,一顿轻轻松松就吃掉了;渴了不喝水,奶当茶;不吃蔬菜,家长硬塞孩子吃,也只是吃一点点意思意思……。
不少家长听邻居、朋友、同事说某种食品营养好,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都要买给孩子吃,随意补锌或吃滋补品的情况很普遍。
家长看到孩子长得快,长得胖,心里很开心,殊不知第二性征发育在悄悄地进行着。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丰富足够的营养,但应当合理,营养够了就可以了,荤食过多或偏食对健康都不利。荤素搭配,多样化平衡营养才是真正的营养好!
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病变。根据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HPG)的提前激活情况,性早熟分为中枢性[CPP,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依赖性、真性、完全性],外周性(PPP,或非GnRH依赖性、假性)。
适当饮食、睡眠、运动有利于长高,但也不要过于迷信这些方面而不去治疗相关疾病。如果发现矮小、早熟,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替代不了治疗,只能作为治疗的配合,不能本末倒置。只要按照我们的“饮食、睡眠、运动”的要求做,不仅有利于长高,更有利于健康!
随着气温的增高,尤其是暑假期间,性早熟就诊病人增多,各位家长对孩子就诊时需做哪些检查以及就诊前需准备些什么比较关心,这里介绍一些我院就诊时可能做的检查及注意事项,供家长及孩子参考。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小青春期是指男性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龄的一个窗口期(女性婴儿从出生到约2—3岁),此期体内诸多性激素水平出现短暂的迅速上升,达到近似青春期的分泌水平,而后降低。近年来对于小青春期及其相关激素变化与性发育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